close

簡報1.jpg  

10010溫哥華福田班--7/16課程活動報導   (吳慰親菩薩撰文)

終其一生,我們都在追求一個幸福、美滿的人生,卻鮮少有人如願。在生命的過程中,不想要的事一再發生,而想要的卻渺不可得,在這個無常的幻化的人世間,我們心中充滿了太多對過去的悔恨,對現在的不滿、對未來的憂慮,這種種的無明正是痛苦的根源,不但自己不快樂,也將這份焦燥影響周邊的人,更給整個社會帶來了悸動和不安,一個福德、智慧不圓滿的人生,何來幸福可言?

溫哥華福田班第二次的課程「福慧人生導航儀」是個多麼誘人的主題,副班長邱敏師姐說,我們這一班學員的平均年齡是五十歲(年已半百),而主持人麗珠姐說,我們是福田班的「小嫩芽」尚未成熟,您看「年已半百,尚未成熟」,怎不讓我們心生警惕,此時不修更待何時?且看,這「導航儀」如何帶領我們走向福慧人生。  

      佛說:「一切唯心造」,而心靈環保又是我們法鼓山的核心主軸,就讓我們從「心」開始吧!既然心能造境,想必自然環境的污染是來自於心靈的污染。所以,首先就由常文法帶領我們仔細的檢視一下我們的內心有多少的污染源,有多少的垃圾有待清除。不看則已,一看可真是觸目驚心呀!這累世以來的無明習性貪、瞋、痴、慢、疑,在我們的心中是這樣的根深蒂固,枝繁葉茂,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無明之草不除,難怪智慧之花不開。儒家思想裏也告誡過弟子要「慎心物於隱微,扼意惡於動機」,要在心中的惡念剛萌發時就斬草除根,但是一個沒有經過修行的心是很粗糙的、遲鈍的,要如何才能觀察到這隱微處,而在起心動念的時侯就來扼止它呢?常文法師給了我們兩貼良藥,一是觀念的轉變,二是方法的練習。

      說到觀念的轉變,最能讓我們受用的兩句話就是,正面解讀和逆向思考。凡事從正面解讀不但能讓我們改善人際的關係,促進團體的和諧,更能讓自己心境開朗、樂觀進取;老子也說:「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繫」,禍與福本是一體的兩面,懂得逆向思考,人生在得意時才不致於忘形而招禍,在失意時才不致於懷憂而喪志;所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懂得逆向思考就等於給了自己一個更寬廣的空間、給自己一個失敗了再站起來的機會。至於說到方法的練習,那就要請出我們法鼓山的鎮山之寶禪修。

      常一法師用了一個十幾秒鐘的動畫短片,道盡了現代人一生的徬徨與迷惘;我們用了一生的時間不停的向外追逐,追逐知識、追逐愛情、追逐名利,而這一切我們不斷想要攫取的東西,就像一把握在手中的流沙,無法制止地從指縫中流走,而且握得越緊,流得越快,最終是兩手空空,撒手人寰。難道這就是我們要的人生嗎?

      而禪修卻教我們如何在盲目的追逐中放慢腳步、教我們如何反觀自照開發內在的智慧。外在的物質世界帶給我們的快樂是淺層的、是短暫的,而內在的智慧就像一個源頭活水,它帶給我們的是深層的喜悅,而且是永不止息的,它讓我們從一個以六根作主的凡夫跳脫出來,作自己的主人,不再受外境的擺佈,而學佛就是要學活,我們可以把禪法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中,行、住、坐、卧皆是禪,隨時隨地的做到身心合一。

      師父曾說:「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卻這麼少」,佛法必須推廣出去,否則人間淨土如何建設?而佛法的推廣必須靠僧俗四眾共同努力,作為佛子的我們,也是責無旁貸的,要推廣佛法,我們自己先要以身「示」法,如何「示」之?那就是師父留給我們的最珍貴的錦囊四眾佛子共勉語,我們可千萬不能把它當成是學生時代開班會必誦的「生活公約」,若只是有口無心的背誦,可真是辜負了師父的一片苦心了。只要我們能身心相應,用心的去體會就會發現那每一句話都可作為我們生活中的一貼靈丹妙藥。

      在簡短的大堂分享中,我們就可發現師父的叮嚀己經在每一個人的心中生根發芽了;有人從「慈悲沒有敵人」這句話中改善了與家人及朋友的關係,有人從「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跳脫了在擔任義工時所起的煩惱心,更有人從生離死別的悲痛中浴火重生,深深體會到「三寶」真是「萬世明燈」。

      「知恩報恩為先,利人便是利己」,作義工回饋社會,正是上報佛恩,利益眾生最好的方法。果舟法師勉勵我們要作一個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萬行菩薩;陳瑞行同學也現身說法分享了他的生命故事,他從一個自我中心很強,而又不精進的人,在做義工的當中放下身、虛心學習而改變了他的人生。

      一天的課程就在班導師殷殷的叮嚀與祝福聲中結束了,每一個學員都面帶「十點十分」的笑容,背起了歡樂的行囊滿載而歸。

      沒有教條式的訓誨、沒有壓迫式的操練,有的只是法師們臉上如秋陽般和煦的笑容、有的只是學員們心中如沐春風般的怡然自得,溫哥華道場的福田班,就是這樣的引人入「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dmvolunt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